全程干貨(解放牌ca10型載重汽車)解放ca10貨車圖片,
近日,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來自機械行業、中國科學院、高等院校和相關領域的專家推薦,并經“中國機械遺產認定”專家委員會審定通過,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和秦陵銅車馬、勾宗氏提花織機模型、漢陽造步槍、中央機器廠千分尺、1.2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、及殲6飛機共7項機械遺產入選首批中國機械遺產名錄。
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委托,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作為“中國機械遺產認定”專家委員會委員,全程參加了評審。安慶衡指出,7項機械遺產見證了我國機械技術與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,記錄了我國機械工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重要信息,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、科技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。中國機械遺產名錄的發布,能夠促使更多人關注我國機械遺產,對于我國機械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,增強國民創新自信和文化自信,提升國民科學文化素養傳承中華文脈具有進一步的推動作用。
在入選首批中國機械遺產名錄的7項機械遺產當中,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成為汽車產業的唯一代表。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雖以蘇聯吉斯-150型載貨車為藍本,但其底盤、發動機、車身等主要部件從毛坯到成品幾乎都由一汽進行生產制造,展現了當時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。作為中國第一代國產汽車產品,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的批量投產結束了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,開創了中國汽車制造業,促進了新中國工業、農業乃至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,迅速成為中國城鄉交通和運輸主力軍。
安慶衡強調,首輛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的下線,是中國工業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突破,標志著新中國成功地建立起屬于自已的汽車工業體系。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的入選體現中國汽車產業在機械工業當中獨具代表性、稀缺性、創新性、典型性和引領性,進一步彰顯了汽車產業在我國機械工業領域的重要地位,對于我國機械遺產的研究具有不可比擬的現實意義與參考價值。
量產后的解放牌CA10還被改裝成為各種用途的汽車,包括公交急救車、加油車、運水車、傾卸車、起重車、工程車、冷藏車和閉式車箱載重汽車,并且在軍用越野車領域也有涉及。從1956年首輛下線到1986年停產,解放牌CA10汽車累計生產了128萬輛。在解放牌CA10的基礎上經過換型改造、產品開發升級和電動化、智能化改造,解放汽車技術水平不斷提高,帶動了全國中重型載重汽車的發展,在中國汽車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如今,隨著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化、共享化的持續推進,長春一汽也以解放牌汽車發展為起點,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,發展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,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首批認定的7項中國機械遺產均為1965年以前生產制造,代表“中國制造”機械裝備和其它有代表性工業制成品及相關技術,在各自領域均具有里程碑意義。中國機械遺產名錄的發布,是我國機械遺產系統性研究和梳理的階段性成果,在未來,中汽學會還將組織和開展機械遺產專題科普活動,制作及傳播機械遺產主題科普資源,營造全社會重視遺產保護、傳承歷史文化的良好氛圍,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廣泛影響力的遺產文化科普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