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古著、洗膠卷、買老相機……兼具情懷和潮流的“二手貨”翻紅
唱片、磁帶、CD……曾是多少人的青春記憶;柯達、海鷗、美能達……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相機品牌,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已漸漸遠去。然而,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,二手膠片機越來越搶手,價格也水漲船高,賣CD/DVD的小店吸引很多年輕人前往,古著店在鬧市區一個接一個冒出來。現在的年輕人,似乎越來越懷舊了。兼具情懷和潮流的二手貨翻紅,二手經濟市場或正成為一個新風口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王燦
復古風火爆,懷舊成為一種潮流
膠片相機是什么?古著又是什么?這些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詞,在年輕人中,實際上是一種潮流與復古的結合。
膠片相機需要放入膠卷才能拍攝,很多90后的記憶里,小時候家中都有這樣的老相機。隨著方便快捷的數碼相機流行,膠卷和膠片機漸漸淡出了市場。然而記者發現,在社交媒體和二手平臺上,膠片相機又火起來了。在小紅書APP上,膠片機相關筆記多達5萬多條。一些博主用膠片相機拍攝的照片,收獲數萬點贊;介紹和推薦膠片相機的一篇筆記,點贊和收藏數加起來超4萬。
古著就更加火熱了,僅在小紅書APP上,筆記就多達22萬條。它一般指在二手市場淘來的、有年代的、現在已經不生產的衣服。在一些人看來,服飾使用的面料、細節的剪裁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,所以有著特殊的價值。這些服裝一般比較稀少、價格不低,在喜歡懷舊的古著迷看來,它們款式特別又有獨特的文化韻味。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店,這類店鋪都越來越多,有博主還專門總結出南京古著探店全攻略。
以前聽音樂或者看音樂短片離不開磁帶、CD、DVD,隨著mp3等產品的出現,音樂通過更加方便快捷的新渠道進入人們的耳朵。現在,仍有一些年輕人追尋復古潮流,在各個城市尋找老音像店,閑著沒事就在店里挑挑揀揀,選出自己想要的唱片。當然,還有拍照、修圖、發社交媒體三部曲。
二手產品價格不低,懷舊也需經濟支撐
在社交媒體上,記者注意到,南京市有一家售賣二手相機的實體店鋪。二手相機本身并不稀奇,數碼發燒友想把設備更新換代,以舊易新是個常事。但與其他店鋪不同的是,它主要售賣的是中古相機,旁軸相機、ccd相機、膠片相機……怎么懷舊怎么來。這些獨特小眾的產品,使它有了一眾粉絲,有人稱它是攝影愛好者的淘寶勝地,有人說來了就走不動路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從經營者吳先生處得知,他因個人愛好開設了這家店鋪,現在已經經營了七八年。疫情前,店里的生意不錯,均價三四千元的二手相機,有時一天能賣個三四臺。現在,店鋪在網絡上熱度不低,有攝影愛好者專程到店購買器材,也有年輕人被種草后特意來欣賞造型獨特的老相機。在經營者吳先生看來,近幾年,老相機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,更多的原因是出于懷舊和好奇。
楊默是一位年輕的攝影愛好者,大學期間的攝影課程使他接觸了膠片攝影,2019年真正開始了膠片拍攝。目前,除了一次性相機和拍立得以外,他有2臺膠片機。一臺是哈蘇500C/M搭配CT150鏡頭,二手價格在8000元上下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廠的,屬于中畫幅相機;另一臺是蔡司伊康旁軸相機,又叫蔡司女伯爵,二手價格在3000元左右,出廠日期是1950年左右,屬于135膠片機。
使用膠片相機拍攝所需的費用不低,除了購買膠片相機外,還需要購買膠卷,拍完后還需要沖洗掃描。近年來,膠卷漲價比較明顯,楊默告訴記者,2020年初購買炮塔160,當時價格為58元/卷,現在已經漲價為66元/卷。現在,他所使用的每卷膠卷和沖掃的價格加起來共120元左右,一共可以成像12張,算下來一張照片就需要10元錢。在膠片攝影上,使用頻率不算高的他,一年大概花費2000元左右。在楊默看來,無論是膠片機還是唱片,價格依舊有門檻,懷舊也是需要經濟支撐的。
至于為什么喜歡使用膠片相機,他有著自己的堅持。135膠片一卷只有37張,120膠片甚至只有12張,會讓我在拍攝的時候,不再那么隨意,更考驗抓拍能力和取景的意識。其次,膠片攝影的趣味在于后期沖洗,不同的沖洗方式都會影響最后的成像,是一種慢慢揭開面紗的過程,而非數碼實時顯像那么無趣;另外,膠片機大都是金屬機械,機械的操作相比數碼的塑料感,更吸引人。
市場空間廣闊,二手經濟正當紅
在二手平臺上,各種各樣的膠片相機琳瑯滿目,價格還一年比一年升高。入門級攝影愛好者小王2017年花108元購買的一臺二手奧林巴斯膠片相機,2020年再次轉手時市場價已達三四百元;2017年購買柯達金200膠卷僅需十幾元,現在價格翻了近兩倍。在實體店鋪,古著雖然是二手衣服,但價格可真不便宜;有些古著店售賣的二手奢侈品背包,與新品相比也毫不遜色,價格高達幾萬元。
二手相機、二手古著或許都較為小眾,這些兼具情懷和潮流的二手貨,是年輕消費群體玩出的二手經濟新花樣。新消費浪潮下,二手經濟市場或正成為一個新風口。以閑魚平臺為例,其用戶中90后比例已超過60%;閑魚2020財年GMV超過2000億元,同比上一年增長超過100%。另一個閑置物品交易平臺轉轉發布的《2020年度二手交易服務白皮書》顯示,轉轉平臺的自由市場中,每天有幾十萬件閑置物品流轉。
旗下有二手產品回收平臺愛回收的萬物新生,在2021年5月遞交了招股書,計劃在紐交所上市。招股書顯示,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,萬物新生集團全平臺成交的二手商品超過2610萬臺(不含京東備件庫業務),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,同比增長46.6%。
據華泰證券9月29日發布的商業貿易行業周報,經濟發展好、居民物質富足時,豐富的閑置物品供給產生,本質上,二手經濟仍是供給決定的市場。在消費日趨理性背景下,消費者期望用相對更低的價格、接受商品的一定折損,換取更具品質的生活。二手經濟空間廣闊,但模式發展仍需跨越信任鴻溝。
校對 李海慧
注明: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,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!